
中医强调“天人相应”,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人的生命活动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。
《二十四节气歌诀》依据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、阴阳变化等,来指导我们调整养生方法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。

01 立春
“微风渐暖意渐困,劝君常把懒腰伸。疏肝调经气血畅,吐故纳新肺亦清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立春后养生要注重养肝,因春在五行属木,与肝相应,常伸懒腰,拉伸筋骨,激发肝脏机能,让气血在身体经络中顺畅流淌,开启活力满满的春日。
02 雨水
“春捂下厚上且薄,调畅情志以养肝。少酸略甜粥养胃,捶背升阳驱体寒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雨水节气后,气温回升,雨水增多,但最容易出现“倒春寒”,春捂要捂得当,下身保暖尤为重要,要下厚上薄,谨防寒从脚起。
饮食上,远离过酸食物,多喝甜粥,再加上捶背养生法,身体便能稳稳抵御春寒,暖煦地迎接春雨的润泽。
03 惊蛰
“惊蛰一到百虫闹,春游丛林防叮咬。按摩迎香健鼻窍,远离流感鼻炎扰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,外出活动踏春,要防虫类叮咬。
按摩迎香穴,增强抵抗力,让流感与鼻炎无机可乘,尽情享受春日的美好。
04 春分
“香椿一把健脾胃,理气抗菌食欲归。蒸饭且把香菇配,麦菜降脂兼润肺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春分后,气温温和,雨水充沛,是“春困”的高发期,也是调整阴阳平衡的好时机。
香椿,能唤醒脾胃的活力,理气抗菌;香菇配饭,营养满溢,助力身体维持清爽平衡。
05 清明
“平肝养阴去风热,晚睡早起舒形体。广步于庭莫久卧,时令青蒿服之宜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顺应节气,可以适当晚睡早起,在庭院漫步,让身体充分舒展。怕上火的人,食用青蒿清热,可维持阴阳平衡,让身心轻盈自在。
06 谷雨
“巧吃三笋养三腑,竹笋护肠排宿毒。莴笋健胃增食欲,芦笋利水膀胱舒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谷雨节气,空气温度大,注意排湿排毒,可食竹笋、莴笋、芦笋,帮助排出毒素、增进食欲、以健康的身体迎接春末的蓬勃生机。

07 立夏
“花间漫步养心脾,以指代梳五经拿。转眼运目好入眠,晨起涌泉多揉擦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气温攀升,人心易躁,花丛漫步可宁心养脾。以指代梳按摩头部中间的督脉,活动眼球助眠,揉擦涌泉穴养生,让夏日的燥热不扰身心。
08 小满
“汗多贪凉久损阳,湿多挟热肝脾伤。肚胶温灸神阙暖,丝瓜入汤湿热光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高温多雨,人体阳气易损,湿气与热气交织,阳气容易受损。按揉足三里穴位,食用丝瓜汤可祛湿清热。
09 芒种
“暑湿至此渐增多,按摩丰隆梅煮酒。烦热更需把心静,扩胸拉筋祛烦忧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暑湿加重,按摩丰隆穴祛痰湿,辅以扩胸拉筋,保持心静,能让身心在夏日烦扰中寻得宁静清凉。
10 夏至
“阴阳至此两相转,食苦养心少流汗。早起晚睡戌时前,菜不过夜多吃鲜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阴阳转换,苦味食物养心,早睡早起,食用新鲜蔬果,顺应天时,安然度夏。
11 小暑
“常吃水下三鲜菜,粉蒸莲藕除烦热。水煮鳝片补中气,河蚌煮汤祛热咳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水下三鲜、粉蒸莲藕、水煮鳝片、蚌肉等美食清热解毒,滋阴明目,滋养身体。
12 大暑
“西瓜少食免驻湿,热水多饮防寒蚀。百草为丸三伏贴,冬病夏治最宜时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三伏天最热的中伏通常在大暑节气,吃西瓜要适量,吃多了反而助湿,此时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,为我们的健康储蓄能量。

13 立秋
“秋瓜坏肚勿多吃,秋膘缓贴莫嫌迟。滋阴润肺防秋燥,银耳芝麻佐餐食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贴秋膘不要过量,以免肥胖。秋意渐浓,饮食上避开寒凉瓜类,银耳、芝麻滋阴润肺,为适应季节变化做好准备。
14 处暑
“着衣常把神阙暖,饮食偏润汤为先。夜眠早卧半时辰,晨起蜂蜜润喉间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暑气渐消,饮食不宜辛辣刺激,以滋润汤品为主,早睡早起,蜂蜜润喉,缓解秋燥。
15 白露
“桂圆三颗温心脾,颈肩腹足防风追。时近初秋渐温燥,荸荠雪梨汁一杯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早晚温差大,晚上睡觉不宜再多露身,以免寒凉之气侵入身体。桂圆温心脾,荸荠雪梨汁润肺,让秋日的干燥不再恼人。
16 秋分
“秋凉胃疾渐增多,南瓜煮粥保安康。重阳登高喊远山,健肺怡情少惆怅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气候渐凉,胃部易受寒,食用南瓜粥性温味甘,补中益气,是暖胃佳品。登高望远,强健肺部,愉悦心情,尽享秋日美好。
17 寒露
“晨起行路莫贪早,掌摩后腰肾阳发。撷来桂蕊做酒酿,暖身活血气自华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气温下降,要保护肾阳,自制桂花酿,暖身活血,为身体注入温暖力量。柿子清热祛燥,润燥化痰,但不宜空腹吃 。
18 霜降
“至此进补最适宜,膏方对症好调理。大枣煲汤温心脾,热水洗脸冷洗鼻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霜降时节是进补好时机,根据体质选择膏方,大枣煲汤,热水洗脸冷洗鼻,养护身心。霜降时节最易腹泻,多是受凉引起,用生姜、大枣煲汤,注意腹部和下肢保暖 。

19 立冬
“姜末入饺温三焦,餐后冬枣肠胃调。散寒来碗神仙粥,白果猪肚喘咳消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开启冬季养生,饺子加姜末温三焦,冬枣调理肠胃,神仙粥散寒,白果猪肚汤止咳平喘。 双手搓腰肾阳暖,每天泡脚赛灵丹。
20 小雪
“阳升阴降勿多动,偏食辛辣内火起。按揉太溪养肾经,生吃萝卜熟吃梨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阳气上升,按揉太溪穴滋养肾经。 “生吃萝卜熟吃梨” ,可润肺清热,养阴生津。
21 大雪
“睡前足浴畅血脉,晨起对足搓涌泉。舌顶上腭饮玉液,茶熏银海蜜养颜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睡前泡脚、晨起搓涌泉穴可补肾。吞咽津液,杀菌、健脾胃。茶熏眼、食蜂蜜,缓解眼干,滋养身体。
22 冬至
“阴极之至阳气生,饺汤补益最相宜。搓揉耳廓冻疮远,额颈保暖邪难欺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阳气初生,饺子汤补益身体,拉耳垂提耳尖,搓揉耳廓防冻疮,保暖额颈,呵护健康。
23 小寒
“气血阳虚皆难暖,枣芪炖汤阿胶添。内服外治莫相忘,常灸气海与关元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天气寒冷,气虚、阳虚人群尤需保暖,气虚怕冷可以喝黄芪牛肉汤,阳虚怕冷喝干姜肉桂羊肉汤,日常枣芪炖汤、艾灸气海与关元穴,内外兼修抵御严寒。
24 大寒
“时逢腊八好食养,五谷杂粮细熬粥。按揉太溪三阴交,敛阴护阳无烦忧。”
【养生要点】大寒是一年最后一个节气,腊八粥暖身散寒,滋养身体。按摩太溪、三阴交穴养阴养肾,健康的身体是最大的财富,平安的一年是最好的一年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