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很扎心的真相,90%的女人跟老公吵架,最后都是在跟自己生气

周末是闺蜜约会的日子,刚一见面,闺蜜小云就开始“大吐苦水”。

她说,前天因为孩子的事跟老公吵了一架,她老公抱怨她对孩子学习不上心,光顾着忙自己的事。这话像根刺一样扎进小云心里——她每天下班再累,都会陪孩子玩会儿,晚饭后还要给孩子辅导作业、洗衣服,睡觉前给孩子洗澡,桩桩件件从没落下,不过是有一点没顾及到,他非但不心疼自己,反倒先来抱怨,她瞬间就急了。

那天晚上,小云憋着一肚子火,不想跟她老公说话,独自在一边生闷气。可她老公像没事人似的,该干啥干啥,丝毫不受影响。

睡觉时,孩子和老公很快就睡着了,她却在黑暗里翻来覆去,心里想的全都是她老公不好的地方:从谈恋爱时他从来不记得纪念日,想到结婚后婆媳闹矛盾时他从不站出来护着自己,越想越委屈,眼泪止不住地掉,气得胃疼,恨不得立刻就去把婚离了。

第二天起床后,老公见她胃疼,慌忙找药端水。小云瞪着他,说都是被他气的,他老公却一脸茫然:”怎么是我气的?明明是你自己气自己啊。”原来在他眼里,那不过是句拌嘴,压根没当回事。

说到底,让我们生气的,从来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我们自己的情绪,而我们的情绪又来自于我们对事情的解读。

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“ABC理论”:A是发生的事件,B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,C是最终的情绪和行为。比如被埋怨对孩子学习不上心这件事(A),如果小云的想法是“他从来不把我的辛苦放在心上”(B1),就会生气(C1);但如果小云的想法是“他可能今天心情不太好,说的不是真心话”(B2),就会释然(C2)。决定情绪的,从来不是A,而是B。

生活里的大多事,本没有绝对的好坏。就像下雨天,有人觉得耽误出行,有人觉得能在家好好睡一觉,就像加班,有人抱怨占用时间,有人却当成提升能力的机会。那些让你暴跳如雷的瞬间,不过是你在心里给事情贴了“不公平”“针对我”“太糟糕”的标签。

更扎心的是,生气其实是因为无法接受“别人不按我的预期来”,所以愤怒,因为无力改变现状,所以暴躁,因为想不通“为什么会这样”,所以陷入情绪的漩涡。就像小朋友得不到糖果会哭闹,成年人的生气,有时也只是在用激烈的方式,表达对失控的恐惧。

下次再生气时,不妨试试这三步:

①暂停10秒,问问自己:“这件事真的值得我动气吗?”

②主动沟通,问问对方:“是不是今天的心情不太好,你说的话是你的本意吗?”

③转移注意力,及时从生气的事情中抽离出去,可以逛逛购物网站,看看搞笑的视频,避免自己陷入越来越糟糕的情绪里。

慢慢你会发现,当你不再执着于“别人应该怎样”,而是专注于“我可以怎样”,那些让你生气的事,会越来越少。毕竟,你的情绪开关,从来都握在自己手里。

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,惩罚自己的心情,日子是自己的,与其在生气中消耗,不如在释然中前行。毕竟,你的心情,才是生活里最该呵护的风景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.6W+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