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伏不养,一年白忙”,今日中伏,防三病,吃三瓜,忌三事,过好最热20天!神人佛28天前发布关注私信03.1W+6.9W+ 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 今日踏入中伏,一年里最酷热、湿邪最盛的20天拉开序幕。 老话常说“中伏不养,一年白忙”,绝非危言耸听。 此时身体消耗极大,气血外浮,内里反而容易空虚。 若不懂调养,那些被暑热掏空的元气、积累的湿邪,在秋后算账时身体会加倍奉还。 中伏,是祛除寒湿的黄金窗口,更是为秋冬健康打下根基的决胜时刻。 防三病,吃三瓜,忌三事,安然度过最热20天,就是为全年健康攒下厚实的本钱。 防好三种病 1.防中暑 汗是心之液,流多必伤身。 中伏太阳毒辣,你以为出汗是排毒,殊不知中医讲“汗血同源”。 汗出多了,血脉就空了。 心气随汗外泄,轻则头晕目眩、心慌气短,重则突然晕倒、神志不清。 这不是小事,而是身体在报警! 尤其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,更需要注意。 2.防中风 古人有云:“中风者,非外来之风,乃身中阳气之变动也。” 高温酷暑,人体为了散热,血液会大量涌向体表。 这时,大脑、心脏这些要害部位反而供血不足了。 再加上出汗多,血液流速变慢。 有血压高、血脂高的问题人群,此时血管就像绷紧的橡皮筋,又热又堵,极其脆弱。 一个猛起身,一阵急火攻心,都可能成为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。 瞬间的头晕、手脚麻木、就是警报。 因此,稳住血压、按时吃药、动作放缓、心态平和,是伏天护住血管的关键。 别让一时的疏忽,换来半生的不便。 3.防风湿 药王孙思邈有言:“夏不欲穷凉,不欲露卧星月,不欲眠中用扇。” 中伏天,外面像火炉,很多人恨不得钻进冰窖。 生活中,空调开到最低,冷水冲个不停,地板直接睡,关节直接对着冷风吹。 可你贪的这份凉,正是“贼风”和“湿邪”入侵的最好时机。 当时可能觉得痛快,可老寒腿、风湿痛,就是这么一点点攒下的。 伏天更要护住你的肩膀、膝盖、腰背、脚踝这些薄弱部位。 空调温度别太低,避免冷风直吹,出汗别马上冲凉。 骨头里的寒气最难除根,现在忍一时之热,将来少受十分罪。 多吃三种瓜 1.吃丝瓜 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明言:“丝瓜,甘凉。清热化痰,凉血解毒,通经络,行血脉。” 中伏湿热交蒸,人易气血不畅、水湿停滞。 丝瓜正是此时天赐良物,其性凉润,能涤荡体内郁积的暑热,让气血运行无阻。 经络一通,周身困重、酸胀之感自然减轻。 水湿得利,虚浮肿胀也能悄然消退。 尤其对年长者,伏天里常觉腿脚不利索、小便欠畅,一碗丝瓜汤,胜过许多补药。 伏天养身,给肠道减负,给气血开路,丝瓜当先。 2.吃苦瓜 三伏心火旺,人易心烦气躁、口舌生疮、睡眠不稳。 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苦瓜,除邪热,解劳乏,清心明目。” 苦瓜正是伏天清心降火的利器,它能直折上炎的心火,平息无名的烦躁。 火气一降,头脑自然清明,夜晚也能睡得安稳几分。 忍受一时舌尖之苦,换来的是心神的安宁与身体的清凉。 伏天养心,降火为要,苦瓜是心头的“灭火器”。 3.吃西瓜 《医林纂要》中称西瓜为“天生白虎汤”,盛赞其“清暑除烦,解渴利尿”之功。 西瓜因其清甜多汁,最能迅速缓解因暑热煎熬导致的口干舌燥、烦渴难耐。 它富含的水分和钾盐,能有效补充因大量出汗丢失的水液和电解质,防止虚脱乏力。 其强大的利尿作用,能加速暑湿邪气从尿液中排出,减轻肾脏负担。 但切记,西瓜性寒,莫贪多,尤其脾胃虚寒者,浅尝辄止即可。 切忌三件事 1.切忌晨练 清晨看似凉爽,实则是一夜浊气下沉、湿寒凝结最重之时。 此时人体阳气初升,最忌寒湿侵袭。 强行晨练,大汗淋漓,毛孔大开,湿邪寒气趁机长驱直入,极易损伤心肺阳气。 你以为在强身健体,实则是在“引狼入室”。 中伏养生,讲究“顺应天时”。 待日头升高,驱散晨寒湿气,再行舒缓活动,方是护阳之道。 2.切忌喝快水 《千金要方》中告诫:“不欲极渴而饮,饮不欲过多。” 喝水,贵在“和缓”二字。 大汗淋漓时,一杯水猛灌下去,透心凉是假象,伤身是真。 冰冷刺激会让胃肠血管骤然收缩,引发痉挛绞痛。 身体急需的是温和、持续的滋润,而非冰冷的冲击。 再渴,也要小口慢饮常温水,让身体缓缓接纳,这才是真正的解渴之道。 3.切忌大悲大喜 嵇康有云:“神躁则消亡。” 心神不宁,是健康的大敌,尤其在酷热的中伏。 高温本身就在消耗气血,令人心烦气躁。 此时若再遇剧烈情绪波动,狂喜暴怒、极度悲伤或焦虑,如同在火上浇油。 大喜伤心,大怒伤肝,大悲伤肺,过思伤脾。 强烈的情绪会瞬间调动大量气血上涌,加重心脏负担。 “心静自然凉”不仅是意境,更是伏天保命的智慧。 遇事深呼吸,平时更要提醒自己“缓一缓”、“放一放”,没有什么比平安度过这最热的20天更重要的事了。 牢记三秘诀 1.一杯热茶——补钾 李时珍有言:“夏月饮茶,能解暑热,生津液。” 中伏大汗淋漓,流失的不只是水分,还有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。 一杯温热的淡茶(如绿茶、菊花茶),看似平常,却是补充电解质的“及时雨”。 它比冰水更能被脾胃接纳,缓缓滋润,解的是身体深处的“渴”。 把热茶当习惯,能消除身体的疲劳。 2.一个午觉——补精气 俗话说:“午休养心,胜服参汤。” 正午阳气最盛,心气消耗也最大。 短短20-30分钟的午睡(不宜过久),是给过度兴奋的神经按下暂停键,让疲惫的心脏得以喘息。 闭目养神间,损耗的精气神会悄然回补。 片刻的午间小憩,换来的是午后持久的清明与力量。 3.一次热水澡——祛湿邪 古人云:“沐浴务在洁净,浴水不可太热,亦不可太冷。” 这句话这精准点出了沐浴调养的关键。 中伏闷热潮湿,人体毛孔大开,外湿极易入侵,引发头身困重、关节酸楚。 此时,切忌贪图一时凉爽冲冷水澡。 冰冷的刺激会瞬间令毛孔紧闭,将湿邪、寒邪郁闭体内,酿成后患。 相反,用温热(略高于体温,约38-40℃)的水沐浴或泡脚,能温和地促进周身气血流畅,扩张毛孔。 这如同给身体内部做一次温和的清扫,通而不伤。 古人云:“四时养生,贵在顺时。” 中伏这最热的二十天,是自然给予我们调养、修复的宝贵契机。 防好病,吃对瓜,避开禁忌,用好小秘诀,看似简单,却句句关乎根本。 别让一时的疏忽,换来长久的病痛。 身体是自己的根基,根基稳了,日子才能安稳。 ©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1 公司全称: 神人佛个人网站信息 2 本站简称:文文8客 3 本站网址:ww8k.com 4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用户搬运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5 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邮箱:1259532999@qq.com进行删除处理 6 本站所有资源内容,仅供大家学习和参考,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,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7 禁止下载使用本站资源参与商业和非法行为,如用户未及时删除资源引起的版权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 8 分享是一种美德,文章是微信公众号转来的 THE END精彩图文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点赞6.9W+ 分享QQ空间微博QQ好友海报分享复制链接收藏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