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出伏,不懂规矩要吃亏,一定这样做,为家人收藏!

wxsync-2025-08-29f2690cf07a976a57365786dfe830d3

2025年8月19日,农历闰六月二十六,正式出伏!

古人有诗云:“三伏适已过,骄阳化为霖。”
今天正式出伏,长达30天的三伏终于画上句点。
这个节骨眼上,酷暑的余威未消,秋凉的肃杀已悄然逼近。
一丝疏忽,就可能让积累一夏的损耗爆发,或是给秋冬的病痛埋下伏笔。
为了自己,更为了牵挂的家人,出伏的规矩,务必牢记在心。
顺应天时,守住健康,方能安稳度过这个时段,迎接金秋。
出伏饮食:温阳护胃,健康出伏
药王孙思邈有言:“安身之本,必资于食。”
出伏时节,暑热渐退,秋凉暗生。
人体阳气由盛转收,脾胃最易受凉气侵扰。
此时饮食,贵在温养中焦,润燥生津,为秋冬安康打下根基。
健康出伏,从一碗汤、一盘菜、一颗果开始。
1. 出伏第一汤:银耳雪梨蜂蜜汤
出伏后燥气渐起,最易伤肺胃。
银耳雪梨蜂蜜汤,清润平和,正是此时养生的上选。
银耳滋阴润肺,雪梨生津止渴,蜂蜜调和脾胃、润肠通便。
三物相合,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咽痒、皮肤干燥、肠胃不适。
一碗温润的汤羹下肚,既能补充夏日耗损的津液,又能温和滋养胃阴,避免寒凉直伤脾胃阳气。
常饮此汤,润在内里,护在根本。
2.出伏第一菜:西芹炒百合
《神农本草经》将百合列为上品,称其“主邪气腹胀心痛,利大小便,补中益气”。
西芹则被现代营养学视为“血管清道夫”。
出伏后,昼夜温差加大,人体血管收缩,血压易波动。
西芹富含的芹菜素和钾,有助于维持血压平稳。
百合清心除烦,能缓解夏秋之交常见的心神不宁、睡眠不安。
肝气平则血压稳,心神安则睡眠佳。
脾胃虚弱者,秋季易生郁热,西芹百合的清爽,能清解内热而不伤正气。
一碟小炒,清的是内热,稳的是血压,安的是心神。
3.出伏第一果:秋梨
《千金方》中指出:“梨能除客热气,止心烦。”
秋梨,被誉为“百果之宗”,是应对秋燥最天然有效的果品。
其性凉,味甘微酸,具有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之功。
出伏后,人易感口干舌燥、咽喉干痛,甚至干咳少痰。
此时生食秋梨,最能直接生津止渴,缓解咽喉不适。
对于脾胃偏弱或畏生冷者,可将梨蒸熟或煮水食用,减弱其寒性,更添温润滋养之效。
梨皮亦有妙用,煮水代茶饮,清火润喉效果佳。
秋梨,是金秋赐予我们护肺卫胃的第一道天然屏障。
出伏作息:早睡早起,缓解秋乏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
“秋乏”不是懒,是身体顺应天时的自然调整。
夏季耗散的阳气气血,需在秋季静养恢复。
熬夜如同逆天而行,强行透支本就亏虚的精气神,只会让乏累更深,抵抗力更弱。
务必严格遵循“早卧早起”,比夏日提前至少一小时入睡,最晚莫过亥时(21-23点)。
清晨阳气升发,早起活动筋骨,吸纳清新之气,比任何提神饮品都管用。
睡眠是天下第一大补药,早睡早起就是最顺应天时、最不花钱的养命之法。
此刻熬夜,偷走的不仅是时间,更是来日的精神气血。
出伏出行:增减衣物,平缓运动
俗话说:“出伏三分凉,早晚添衣裳。”
出伏后,一日之内温差陡增,晨昏寒凉,午间犹热。
乍凉还热,穿衣是门大学问。
此时若贪图一时凉快,极易让风寒邪气从敞开的毛孔、裸露的脖颈膝踝钻入。
凉气入体,先伤皮毛,后侵筋骨,老来腰腿酸痛、关节僵硬的根,往往就埋在这不经意间。
出门备件轻便外套,护住后颈、腰腹、脚踝这三处阳气门户。
热时能脱,凉时能加,方是智者护身之道。
除了穿衣之外,出伏也要注意运动养生方面。
此时运动,万不可贪图强度与速度。
骤然发力,心跳过速,呼吸急促,极易引发意外。
平缓,才是此时运动的核心要义。
选择如散步、太极、八段锦这类和缓运动,既能活动筋骨,又不至造成负担。
稳,方能走得远;缓,才能护得全。
出伏按摩:降低血压,改善睡眠
1.按的勤一些
古人云:“形神共养,穴位为枢。”
出伏之后,人体气血易波动,心神易不宁,正是调养的关键窗口。
顺应天时,借助简单的导引按摩,便能平稳血压,收获安眠,为秋冬健康打下根基。
风池穴,位于后颈发际两侧凹陷处。
常按此穴,能直接舒缓颈部肌肉紧张,促进头部血液循环。
气血畅通了,因血脉不畅引发的头晕头痛自然减轻,血压也趋于平稳。
人迎穴,在喉结旁开约两指,颈动脉搏动处。
以指腹轻柔按压,有助于调节颈部血管张力,促进血液回流心脏,辅助稳定血压。
每天早晚,各花几分钟,以适中力度按揉这两个穴位50-100次,持之以恒。
血压自然降低,心神也更容易安宁入眠。
2. 泡得“多一点”
常言道,“寒从脚起,病从虚入”。
足部是阴经汇聚之地,也是全身脏腑的反射区。
双足离心脏最远,秋冬时节最易冰凉,导致气血循环末端不畅。
温水漫过脚踝,温热之力由足底穴位渗透,能有效扩张足部血管,加速血液循环。
水温无需过高,略高于体温(约40-42℃),时间不必过长(15-20分钟),以微微出汗为佳。
水中可酌情加入少量温通经络的艾叶或活血散寒的花椒。
出伏后天气转凉,每晚坚持泡脚,比夏天更有必要。
血脉温暖通畅了,心神更容易放松下来。
高质量睡眠便水到渠成,日间的血压波动也能得到平复。
别小看这一盆温水,它温暖的是脚,滋养的是全身,安定的是心神。
《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》中写到:“残暑扇中尽,新凉枕上归。”
出伏,是夏火渐退,秋凉暗涌的转折点。
规矩在心,行动在身,方能安稳度过这气候多变的时节。
收藏这份叮嘱,便是收藏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.8W+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