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边这种小黄花别乱采!毒与药的双面人生——白屈菜

在河边、马路旁或林间,你或许曾见过一丛丛开着鲜亮黄色小花的植物。它们看似普通,却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存在——既能令人中毒,又能治病救人。这就是白屈菜,一种在我国民间医药史与乡土记忆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植物。我最初便是在圆明园的河边遇见它的。

白屈菜是罂粟科白屈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与罂粟存在亲缘关系,这也解释了其体内为何富含多种生物碱。

罂粟科植物普遍具有以下显著特点:外表美丽、有特殊乳汁,并且富含强烈生理活性的生物碱。该科的代表植物除白屈菜外,还有鸦片罂粟、虞美人荷包牡丹等。

 

白屈菜植株一般高30–100厘米,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是折断后流出的橙黄色乳汁——接触皮肤可导致红肿,误食则会引起中毒。其茎多分枝,呈聚伞状;叶片羽状深裂,形似芹菜叶,边缘有锯齿,叶面绿色,叶背灰白色并覆有柔毛。花为伞形花序,花瓣四枚,亮黄色,雌蕊一枚,雄蕊远超过10枚,果实为细长圆柱形蒴果,成熟后裂开,露出黑褐色种子。

 

“白屈菜”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朱橚(sù)(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)所编《救荒本草》(1406年)。书中记载:“白屈菜生田野中,苗高一二尺,初作丛生,茎叶皆青白色……上开四瓣黄花。”其名中“白”指根部断面呈白色,“屈菜”为古语,意为“苦菜类”,合称强调其苦味与药性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朱橚本人也是一位重要却常被忽视的科学家。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同母弟,初封吴王,后改封周王,就藩于河南开封。尽管一生深陷明初政治漩涡,几经起伏,真正令他留名青史的,却是他在植物学和医药学方面的贡献。他主持编撰的《救荒本草》,是中国第一部以防灾救荒为主题的植物学专著。朱橚不仅组织学者整理文献,更亲自开辟园圃,引种栽培数百种植物进行实证研究。《救荒本草》还配有精细的木刻插图,准确呈现植物形态,并详细记载去除毒性的方法,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远超同时代著作。该书收录四百余种植物,很早便传入日本和欧洲,被李约瑟誉为中国植物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

 

白屈菜的诸多别名,都反映了它某一方面的特性:

土黄连、山黄连:性味苦寒,功效类似黄连;

断肠草:形容其毒性强烈(该名也用于其他毒草);

八步紧:民间夸张说法,误食后走八步即倒;

见肿消:外敷可消肿解毒;

牛金花:牲畜不食,花色金黄;

燕子草:源自欧洲传说,燕子以其汁液为幼鸟擦拭眼睛。

 

明代《救荒本草》已明确记载其“有毒”,食用前须“洗净捣烂,浸水中拔去毒味”。虽未直接收录于《本草纲目》,但后世本草著作多承其体系,记载白屈菜有镇痛、解毒、杀虫之效

现代研究也表明白屈菜全草含多种生物碱,包括:

白屈菜碱:有镇痛、解痉作用;

血根碱、白屈菜红碱:有较强抗菌活性,但也有一定毒性;

小檗碱、黄连碱:与黄连成分类似,可抗菌消炎。

这些成分赋予其镇痛解痉、止咳平喘、抗菌及潜在抗肿瘤(尚在研究阶段)的药理活性。

重要提示白屈菜全株有毒,毒性较大,误食可致恶心、呕吐、头晕、抽搐,绝对不可自行采摘内服!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经严格炮制使用。外用需谨慎,乳汁可致皮肤过敏,孕妇、儿童禁用。

关于白屈菜还有很多民间故事。

“燕子草”的由来:传说燕子会啄食白屈菜,用其汁液涂抹幼鸟的眼睛,以帮助它们睁眼或明亮双目。

“八步紧”的警示:北方流传:“山上采花莫采黄,八步紧,命不长。” 意思是采摘黄色的白屈菜,走八步就倒,虽夸张了点,但反映了人们对它的敬畏。

双面草药:在缺医少药的年代,民间医生会采集白屈菜治疗百日咳、蛇咬伤等,但也有误食中毒案例。

在西方,白屈菜同样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:

古埃及:白屈菜被视为神圣的植物,与太阳神荷鲁斯联系在一起。《埃伯斯纸草卷》中记载,白屈菜可用于治疗烧伤、伤口、溃疡等多种疾病,还可作为眼药水治疗眼部感染。

古希腊: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将白屈菜用于治疗腹泻、痢疾和伤口。亚里士多德也称它是治疗皮肤溃疡和烧伤的有效药物。

中世纪欧洲:白屈菜被认为是一种万能药,用于治疗发烧、腹泻和皮肤病等各种疾病,中世纪医书还记载其被用于治疗焦虑等精神疾病。

古代直接吟咏白屈菜的古典诗词非常罕见,但诗人常用“断肠”来表达极度的悲伤、愁苦之情,与其别名“断肠草”的意象相通:如李白《春思》“当君怀归日,是妾断肠时”、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。

现代诗人为其题咏的不少,如《咏白屈菜》:

春来遍地黄金甲,不是油菜是君家。

汁如鲜血味似连,毒能夺命医能嘉。

断肠名号非虚妄,见肿消功人人夸。

莫道山野无珍品,草中自有大精华。

白屈菜是一种充满矛盾的植物:

它是罂粟科的毒草,却也是疗愈的良药

它有“断肠草”的骇人名字,却也开着亮丽的金黄色小花

它在正史典籍中记载不多,却在民间智慧中代代相传;

它完美诠释了中医“以毒攻毒”的哲学思想,也是大自然“美丽往往与危险并存”的生动例证。

自然界的美,未必温柔;大地上的每株植物,都可能是药,也可能是毒。真正的智慧是认识它,敬畏它,善用它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.5W+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